Shawn Liu Studio

Voigtlander Nokton Classic

手動鏡的大門 Voigtlander Nokton Classic 40mm f/1.4



這是寫一些關於手動鏡在NEX的分享
還有一些手動鏡頭在NEX選擇的事情



還有review of  Voigtlander Nokton Classic 40mm f/1.4 & NEX 5




隨身機2.0

我認為這種被稱作"微單"的相機,這種用了主流行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
但是去掉了反光鏡以及對焦系統的相機,開啟了一種全民高畫質的時代,這樣高畫質的相機不再那麼的遙不可以及。
在使用上甚至可以在螢幕上看到幾近最後結果的預覽,這在使用單眼是截然不同的狀態那種即時性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攝影方式。
縱然有反光鏡單眼形象機的操作操作經驗,但其實這樣攝影的方式,仍舊是革命性的。

My 5D

這麼一來不僅僅帶來高畫質的革命,微型單眼因為縮短"後鏡距"本來為的是將相機盡可能的縮小,
但是這麼一來,造就了這樣的相機得以適應其他更長後鏡距的鏡頭,
方法很簡單,只要用轉接環填補那不足的鏡距就好,就算是LeicaM也得以轉接。

到底要轉接什麼?

好問題,其實說起來也是因為我選擇的是NEX系統,
這系統在現在的狀態下,有個獨步微單的感光元件還有電子性能,
但所搭配的鏡頭不論在質和量上都不及其他"簡化型"單眼系統,當然也更無法跟單眼相機完整豐富的鏡群相比擬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老鏡頭的選擇就成問題的出口,
豐富的手動鏡頭,成了這件事情的救贖,
因為上述提到過的接環特性,以及峰值對焦,還有螢幕的搭配,
讓手動對焦這件事情,不論在成功率上或是易用程度上都變得可行不少。

轉接的開始當然不外乎是你手上已經有的系統,不論是Canon Nikon或是其他廠家,
但是其實要是以這些現存的大多數自動鏡頭轉接,都會有體積過大,光圈無法改變(除非有光圈環),
 在這樣情形之下要選擇合適的轉接目標就變得很重要,
對我來說,比較適合的轉接環,大概是Contax-G Leica-M 以及 Pen F,
Contax-G其實有菜斯加持,有些鏡頭不論在色澤上或是解析度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然而主要的問題在於它的對焦環,他必須要利用轉接環所設計的堆交還來做為對焦,
這也有時會發生些無法對焦(最遠)的問題,
還有這些鏡頭其實大部分都是香檳色的(黑色的數量非常少),轉接到NEX仍是覺得很突兀,還有價錢已經被炒起來了,現在已經CP值不高了。
Pen F系統鏡頭其實也還滿適合轉接到NEX上的,但這些鏡頭其實也是年事已高,品項和數量上都有一些狀況,不是說買不到品項好的鏡頭,不過難度真的比較高,
但是這些曾經為小片幅所設設計的鏡頭,真的還滿適合的,
我覺得最棒的部分是他的鏡頭最短對焦距離都比不長,使用上會更顯方便。

但是我真的想推薦的是Leica-M的接環,
雖然這些鏡頭是設計給旁軸相機,因為鏡距的關係,讓最短工作距離常常都在50公分以上,
但是其實這接環主要的推手是Leica,這些Leica鏡頭不論是在做工上、色彩的詮釋、解像力真的都有自己很強烈的特色。
不過現在談的是轉接,我並非本來就持有這些鏡頭的使用者,所以福倫達就變成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相對短的轉接環厚度,雖然已經不是過去的福倫達,
但是日本所製作的福倫達,不論是在鏡頭種質感,操作性,品質上都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
已差不多的錢其實真的有買到"精品"的感受,
這在自動鏡頭的世界不是那麼容易體會到的,特別是在這樣價位下。

我選擇的是40mm F1.4的傳統結構鏡頭,其實色彩還不錯,
只要縮光圈到2以後,開始展現其銳利度,
其實搭配NEX機身的峰值對焦,整題而言對焦速度我覺得還不錯(但是要熟練,光圈縮一些),
因為NEX的iso其實都還算堪用,所以就用上auto ISO吧,
搭配上A或是S。當A模式快門過慢時候(光線不足)轉成S直接設定快門速度,
其實整體拍攝的過程還算流暢。還有這種光圈的大小也是NEX所未見過的。


空位

彼岸

layer

末班車的末班車

大甲

阿盛

Planets

My wall

五年級工作室

過道

遠行的日子

傘下的世界

阿布

跟我去旅行好嗎?

台灣花月嵐

錯過

櫥窗裡的馬戲團



後記
這支鏡頭的光圈真的很大,拍攝人物時真的可以做到景深很淺的效果,以及弱光之下的發揮
不過這類型的鏡頭都要注意一下對焦距離,但真的是一支非常給人信賴感的鏡頭,
一支給拍攝者有非常信任手感的鏡頭!





more..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