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 Liu Studio

Sony RX100

RX100 小相機大靈魂


要找一台真正適合自己的隨身相機是一條漫漫長路,
這類型的相機在這幾年快速的被飛速進步的手機取代地位,
在國外稱作"point & shot"的這種拍攝方式,
就是口袋型數位相機的最佳寫照吧。

到底,
對一台口袋中的相機能有多少期待呢?
這種比傳統底片相機小的數位相機,
能帶來多少畫質?
有些攝影人特別喜歡這種相機,
因為他最不具攻擊性。
幾乎所有場合都能拍。
幾近無聲的快門,
也不會打擾其他人。
所以像是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就特別喜歡這種相機。
我相信工具還是與拍照的習慣有所關聯的。

這台相機是我繼NEX系列之後再一次的選擇SONY,
其實我對SONY的顏色管理,
不管是RAW和JPEG都感到不解,
明明有世界頂尖的感光元件生產技術,
(註:其實相較NEX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相較於SONY機種仍缺乏Jpeg超精細的選項)
但相較F廠商使用jpeg輸出都有極佳的表現。
SONY應該在感光元件製程上有優勢但卻無法體現,
這點很令人不解。
但很慶幸數位時代RAW檔還是能夠由使用者本身來調整,
仍可以達到想要的感受。

Sony RX100

RX100是一台不折不扣的口袋相機,
你可以把它放在你的口袋裡,
所有看到的發生的都可以馬上拿出來拍攝,
甚且這台相機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的1"感光元件以及蔡司鏡頭,
這種高度所小集成的相機設計者需要很了解平衡性的拿捏,
在有限的空間中爭取最大的可能性。
在這樣小機身中塞進這樣的感光元件還真是前無古人。

可用的ISO到400都頗具水準,
與具很好的色彩寬容度,
800顆粒開始變粗,
1600我認為是忍耐的極限,
超過1600之後開始出現可見的色偏,
3200真的需要視場合而使用。

色彩部分感受上在黃綠色相的表現不太理想,
反倒是藍色表現的比較好,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Zeiss的影響,
確實在照片上還是可以感受到那種菜頭的特性。

操作方面證明這是一台專業導向的相機,
介面延續了Sony單眼的選單,
要是能夠妥善設定,
就可以在有限的按鍵裡做到快速的切換,
這點許多低階的NEX都是無法比擬的。

Sony RX100

當然這麼小的相機其實不是那麼好握持,
在按下快門仍要小心手震,
因為快門還是有一定的阻尼在,
還是必須找到更好的握持,
也因此我一買來就貼上了蒙皮,
一方面增加握持的手感,
二方面還可以直接保護到金屬表面。
在外觀上我覺得也有加分作用。

對焦等電子性能應該無須再撰述,
Sony確實有驚人的領先,
唯獨錄影的格式是可能會隨著不同市場還有產地
(有中國與日本製之差)有著PAL NTSC的規格之差,
在小相機界RX100的錄影真是奇葩。

鏡頭是一大亮點,
也有實體光圈葉,
在這麼小的體積當中,
能有這樣的鏡頭素質,
這真是象徵進步的足跡,
畫質在縮一級光圈都有穩定的表現,
望遠端畫質稍差一些,
光線不足時也必須依賴廣角端的大光圈,
整體來說28端是相當重要的(好像跟GRD起了共鳴)。
RAW的後製上會還原機身的校正,
所以變形和色散的問題會被還原,
必要的變形修正還有色散補償是需要使用的。

缺點的部分,
我認為外型設計的不好,
若有小手把的設計,
蒙皮應該是不需要的,
沒有電池座充,
若Sony希望使用者直接如手機般的充電,
那也應該在相機機身上的充電蓋設計更耐開關的形式,
鏡頭上的操作環是不精確設計,
若沒有辦法把無阻尼的控制環做好,
那就回頭用有段有格的吧!(註:在對焦的時候無段表現好,但若當作光圈環或是其他操作功能時不是很好用)
還有一個非戰之罪,
望遠端光圈有點太小,
我想至少至少應該也要有F4
廣角端光圈全開在比較近的主題會產生畫質偏軟(這是很多相機無法避免的)





整體而言,
我是很喜歡這台相機的,
Sony在NEX之後RX系列又在一次做出新的格局,
算是少數有革新的產品,
也讓喜歡拍照的人能夠沒有負擔的紀錄生活,
隨手創作,

有人說:"帶在身邊的相機才是最好的相機"

或許真的是這樣吧。
這是一台小相機,
但有個大靈魂。



Catego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