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 Liu Studio

Fighting for the kingdom in the pocket

口袋中的王位 RX100 M3 & Ricoh GR | Shawn Liu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單眼的平價化,
曾經被視為一定會消逝的DC市場正在悄悄地轉型,
如何在有限的體積內放入相機最最重要的兩個部分-鏡頭以及感光元件,
變成設計廠商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這個問題沒有既定的答案,
而是隨著不同的堅持有著相異的解決方式。


Sony RX100
引申閱讀: ”RX100 小相機大靈魂“ @Shawn Liu studio


GR limited edition
引申閱讀:28毫米的視角|GR @ Shawn Liu Studio



設計

先從硬體的機身說起好了

三代目的RX100已經比當初一代大了不少,主要影響的原因是翻轉螢幕的追加還有鏡組的改變。也因此我認為把手在這一代更加必要了,在機身持續增重的狀況下,右側的金屬面握持的空間,其實不太適合男生使用者。硬體上不滿意的地方,是機頂兩個可動的部位-EVF和閃光燈的設計,因為卡榫都必須妥協在非常有限的機身,此舉讓兩個鈑件與機身接縫都不是很平整。其次省略獨立的電池充電器,機身上的充電孔用單薄的蓋口,讓使用者有一種非常不安的感覺,因為這個接口的使用不單只限於充電之上,快門線、其它配件都需使用這個接口,所以有需求的使用者應該了解一下。

第三點,翻轉螢幕的設計,極限的體積必然帶來的結構妥協又出現一次,翻轉的支架必然需要小心地使用,還有外露的排線,也是使用者要小心的細節。最後一點比較苛刻了,對於高階的使用者而言,我認為快門的手感太過模糊,下壓對焦的這一段過於軟弱,而快門釋放這一段阻尼用太過,這種設計在輕盈的機身上有無法安定機身的疑慮,好在其防震的功能確實不錯,讓此問題僅僅是在手感之上。

其他的部分,我想還是維持RX100系列一貫的水準,鏡頭上面的控制環因為體積的變大,使用的感受上,比過往好一點,結構亦然。

GR是一個傳奇的系列,其實我想機身的設計應該不需要太著墨了,這是一個經過時間所焠鍊的設計,如傳統單眼一般,機身是由三片鋁合金作為主體,頂蓋、前後面板,外殼基本上就是很好的骨架結構,結構性上給使用者是更多的信心,這一代的GR我想是圍繞著感光元件以及鏡組所決定尺寸的,這樣的結果讓人感覺GR應該還有再縮小的可能。

有一點必須提出的是,GR的電池艙與電池的隙縫是比較大的,這點在不同的機身上會有不同程度地顯現。我遇過的許多GR都可以由晃動聽見電池在艙內晃動的聲音,雖然此問題是使用者容易解決的,不過卻讓使用體驗扣了分。

日本相機和德國相機相比之下,就如同日本車和德系車的差異。如果你有機會玩玩看Lecia X系列以上德製的相機,就可以發現,就算是內藏閃光燈彈出以後的口,都可以發現有一圈膠條,這一圈膠條讓閃光能再次收回來的時候感到真正的關上的精準,至今,日系的相機,還沒有做到如此程度,當然價錢可能也是影響細節的因素(笑)。



鏡頭與感光元件

不得不稱讚一下RX100 M3的鏡頭了,這組鏡頭不單是在焦段和光圈上的進化,我認為在鍍膜上、鏡片的選料上都有所提升,這些是在規格表上看不到的進步,逆光的表現,細節上的進步,這一代的鏡頭有種總算餵飽這片感光元件的感受。鏡頭已經進步了,在RAW檔的環境下變形控制也在水準的表現,但是色散還有邊緣虛弱的問題仍然存在,機身的處理進步了,不過光學的部分仍受限於體積,有著必然的妥協(2014.6.19 Adobe更新後修正)。

但我仍必須說,這次最大的升級、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這組鏡頭。24、28、35、50、70如果把鏡頭上的環設定為Step Zoom就等同帶了五個等效的定焦鏡頭,這對使用者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以望遠端為例等效相對于FF規格約略70mm F8的水準,而廣角端有24mm f4.9,這代表了其實景深再配合近的工作距離,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景深表現,而實體真正的焦段是8.8-25.7mm。

有一點必須要提到的,這組鏡頭最長的時候是最廣角24mm,來到50mm到達最短,70mm又變長,這點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讓我有點不習慣。24有1.8的光圈、28有2.5、從35以後就是2.8了(若是使用無段變焦則在30mm之後),我還沒看過其鏡頭的解像力表現分佈,但實際使用的感覺28左右是比較理想的,望遠較弱,但jpeg的成果在水準之上,在機身的處理後沒有太嚴重的衰弱,是可以放心使用。但在RAW檔的條件下,使用者必須處理其光學上的所存在的弱點。

GR的鏡頭,是一組實體焦段18.3mm的鏡頭,所以折算起來等效為28mm f4.2的水準,全開就非常細膩了,從以上的換算可以得知,以等效28而言,GR的景深必然會比RX100淺,還有感光元件尺寸的差異,一個APS-C、一個一寸,大概是1.5倍和2.73倍相對FF的差別,就有ISO雜訊必然比較低的結果。
引申閱讀:Crop Factor with ISO & Aperture ”ISO與光圈的等效計算“
除了雜訊的差異,寬容度、階調也會出現差異,在最亮以及最暗的部分,GR是有更寬廣的表現,還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去除的低通濾鏡,使GR有這更細膩的細節,不過所付出的代價是許多環境所可能產生的摩爾紋。



操作

RX100的功能真的非常的廣泛,選項也非常的細膩,舉例來說,彈性對焦點就有三種對焦的規格,每個相片風個背後又有許多不同的設定細項,EVF的色溫亮度,要不要直接啟動。玲琅滿目的選擇,配上其實非常混淆的排列邏輯,導致SONY的選單向來不是最好用的,還有預設的快速選單內容其實是欠缺的、重疊的,拿到相機後還是需要使用者的調教。即使按鍵不少,自訂程度也遠比NEX系統好,但改變不了非常混亂的事實,我認為簡化選單是必要的,至少在邏輯性改進,在SONY相機功能越來越多元的狀態之下,這真的是非常需要。

GR目標明確,做一台”相機“,目標明確的狀態下,介面就比較簡單,而且貼近攝影的需要,沒有太多其他的選項,越常用的放在越上層,配合上高度客製化的操作界面,其實做好設定就不太需要再進選單了,原廠設定的完成度也很高。快速的adj選單也比sony的FN好用一點,Sony的FN選單的好處是可以配合轉盤來做更變,不過每個選像還是太過於多了。

有一個很細膩的點我想要特別談談,這種point and shot相機,免不了要用螢幕顯示所有的拍攝資訊,舉凡電力、張數、白平衡等等,GR有個很貼心很細膩的舉動,就是在你半按對焦之後資訊會只剩下光圈、快門、EV、ISO、水平儀(有開啟的話),借由此舉釋放構圖的空間和畫面的乾淨,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能,但這是對使用者的一種尊重。

單層的鏡桶讓GR的開關機時間比RX100快,甚至是開機關機之後的馬上重開機。RX100已經在三代改進不少了,但GR還是比較快。對焦部分,我想RX100因為處理器的優勢,是有更好的表現,GR已經在前些日子升級了軟體多了快速對焦,在光線足夠的狀況下有非常好的表現,但在光線不足的狀況RX100是比較理想,其實兩台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對焦的部分。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新版的GR快速對焦,會把所有的相機運算能力放到對焦上面,因此凝結畫面,快速拉風箱來找尋對焦點的狀況可能會出現,這很可能是目前GR能做到的硬體極限了,SONY除了對一代產品會大幅度的升級韌體,後續的機型通常不會有太多的軟體升級,這是比較需要注意的一點。



其他機能

錄影是分水嶺,SONY向來都利用其品牌在錄影上面的優勢,移植到相機事業群。這次還多增加了XAVC S格式,這甚至允許更多的後置空間還有60幅每秒的錄影。不過這是有限制的,我的記憶卡Sandisk Extreme 45mb/s是無法開啟此功能,可能在記憶卡的規格還要向上提升才行。不過在錄影這點RX100是壓倒性的獲勝,我想三代都會贏過GR。

RX100內建的WiFi傳輸已經成熟了,我是用android的系統,穩定性、傳輸速度都不錯。GR則必須另外購買Eye-fi的傳輸卡,使用上的體驗相差不大,Eye-fi的卡似乎在啟動的時候需要耗費較多的電力,電池可能直接掉一格的狀況會發生,所以還是選擇想傳輸的照片再傳輸會比較理想。GR有個優勢是內建RAW檔的簡易編修模式,做完簡單的編修以後,可以使用側面的Effect鍵來傳輸,而在RX100上是Fn鍵,但沒有內建的編修模組。特別要談到假設GR只拍RAW檔,其DNG的格式所內嵌的圖檔不足以用1:1檢視,而SONY的系統沒有這個問題,不過有許多攝影師認為其RAW檔的壓縮表現不好,這是非常極限使用才會發生的狀況,大多數的用戶可以不用擔心。
MkIII
三代目帶來的EVF本來我以為是必須大書特書的一項功能,但其實在真實的使用之下,並非這麼重要,在過往DSLR的使用經驗上會以眼靠在觀景窗上配合雙手變成穩定的三個支點,這個經驗是無法沿用在RX100上的,因為其機構的設計,眼睛只能看著觀景窗而不能”靠“著觀景窗,有一個解決辦法是把眼睛下緣靠在翻轉螢幕上,但這不是一個非常舒服的解決方案。其EVF的感測器在右邊,對於右眼的使用者可能會產生困擾,要是臉不在右側感測器的範圍內,相機會以為你想要使用主營幕。另外啟動EVF開機是個優點,但收起EVF關機則不然。EVF的寬容度也比主螢幕差一點,還有兩者的色彩表現有不同,在我的使用經驗裡,還沒有真的遇到必然一定EVF的狀態,或許在太陽光非常非常大的狀態吧?可能因為主營幕太好用了,能自拍、能高角度、低角度,拓展了許多攝影的可能,為何還要去用小小的EVF呢?

續航力的感受上RX100好一些,明明比GR小的電池卻有比較大的容量,兩者使用一天的狀況下沒有問題,都有200張以上的水準。



實拍

RX100M3




GR





RAW檔update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誠實的RAW檔說出了RX100的缺點,其實變形的控制我想是在水準上,但是色散,邊緣的問題卻在RAW黨裡面一覽無遺,固然顏色的寬容度被釋放、細節被釋放,但邊緣的表現、色彩的過度、暗部細節、雜訊也誠實被表達出來,在褪下了Jpeg機身的處理之後,一吋的感光元件確實有其先天的限制也一覽無遺。論畫質的細膩,RX100還是沒有辦法跟更大感光元件的GR抗衡,在RAW檔的條件下更是如此,物理的條件終究為兩台相機做出了明顯的區分。




總結

雖然兩者都是想佔領你口袋的相機,但其實有著根本上的不同,這個不同源自於設計之初的概念的分野。如果你是一般的使用者,或是你已經有微單,高度泛用的RX100是你的好選擇,隨著預算的不同三代都有不錯的評價供你參考,這一代最棒的部分是鏡頭,如果你現在手上沒有前兩代,三代是不錯的選擇。有一個潛在更直接的對手還沒現身,Panasonic的LX接班人,依照其定價策略,我猜可能會有一台相對大一點,但是更便宜的相機會出現,還沒買的朋友可以思考看看。RX100M3我認為已經算是滿成熟的形態了,四代目可能會專注改變操作界面上的缺陷和對焦速度,要有跳躍式的升級可能要等五代。大多數的使用者適合這台相機,切到全自動模式,這就變成一台超強的傻瓜機,帶來水準以上的畫質,畢竟不需要人人都是攝影師不是嗎?

GR該怎麼說呢?GR的廣告台詞“取代你的眼”,高階的GR使用者會用上snap對焦模式,根本不用對焦的狀態下,劍及履及可能是GR使用者的完成形吧(還記得閃電霹靂車的凰呀嗎?),使用GR確實有很多的犧牲,而這些犧牲的獲得就是現在口袋中畫質的最佳結果。這不是一台人人都用的好的相機,不過卻是可能改變攝影者的相機。我因為GR而認識了許多也用GR的朋友,這是一種態度,讓你遇見跟你有相同堅持的人們。



Categories: ,